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现代 近代
liáng zhōu cí èr shoǔ qí qí

凉州词二首·其一

朝代:唐代

原文:
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
译文及注释

更多

作者:佚名
译文一
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,
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。
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,
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。
译文二
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,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;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,显得孤峭冷寂。
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,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!
注释
1、凉州词:又名《出塞》。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(《凉州词》)配的唱词。
2、原题二首,此其一,

鉴赏二

更多

作者:佚名
据唐人薛用弱《集异记》记载:开元(唐玄宗年号,公元713—741年)间,王之涣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,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,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。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,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,王之涣接连落空。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,她所唱则为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。王之涣甚为得意。这就是著名的“旗亭画壁”故事。此事未必实有。...

诗人故事

更多
        在唐人薛用弱的传奇小说《集异记》中,曾经记载了一个有趣的“旗亭”故事。唐朝开元年间,王之涣将王昌龄、高适两位边塞诗人引为知己,三人关系相当不错。可这三人同为恃才傲物的文人墨客,都觉得自己的诗才是一时佳作,三人谁也不服谁。一年冬天,三位诗人相约来到旗亭饮酒。当时正有几个歌妓也在旗亭饮宴,一时间乐曲不断,唱得都是时下流行的诗词。三个人听得有趣,就相约打赌说:“我们就以这些歌妓演唱的诗词来比赛谁诗名最盛。”话音刚落,就有一位歌妓打着节拍唱道:“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...

煮酒论诗词

更多
        本诗中诗人首先概括地描绘出凉州的苍凉景象:黄河、白云、孤城、万仞山,场景苍茫、壮阔而又悲凉。当此之际,忽闻羌笛所吹《折杨柳》曲,边塞将士的哀怨也随之而出。羌笛明“怨”杨柳,实则表达出诗人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将士的批评。全诗格调沉郁苍凉,意境高远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诗的前两句偏重写景,后两句偏重抒情。然而后两句的情,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。“一片孤城”,已有萧索感、荒凉感。而背景的辽阔,更反衬出它的萧索;背景的雄奇,更反衬出它的荒凉。“孤城”中人的感受更是呼之欲出。全诗无一句说思家怀乡,而思乡之情却跃然纸上,...

鉴赏

更多

作者:佚名
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。写得苍凉慷慨,悲而不失其壮,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,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,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。
首句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抓住远眺的特点,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:辽阔的高原上,黄河奔腾而去,远远向西望去,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。次句 “一片孤城万仞山”,写塞上的孤城。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,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。这两句,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,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,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,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...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- http://app_server/ancient_proses/70259

王之涣

王之涣     王之涣(688年—742年),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字季凌,汉族,绛州(今山西新绛县)人。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。名动一时,他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。其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更是千古绝唱。

王之涣其他诗词更多

唐诗三百首全集  |   宋词三百首全集  |   古诗十九首全集  |   诗词名句 |   词牌名大全
友情链接: 手Q阅读
Copyright © 2017 读古诗词网 - dugushici.com  |  免责声明  |  站务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